為追尋紅色足迹,2024年8月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赤心尋迹”三下鄉實踐隊(以下簡稱赤心尋迹隊)在楊菊傑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安徽金寨,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感悟紅色文化。
金寨縣烈士紀念館中陳列着衆多烈士的遺像、遺物,每一件展品皆承載着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博物館憑借着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一幅幅鮮活的曆史照片以及詳盡的文字介紹,使得實踐隊員們仿若穿越至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親身目睹了金寨人民在共産黨的引領下,為謀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卓越貢獻。
(圖為赤心尋迹隊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前)
在館内的展廳裡,實踐隊員們深受烈士英勇事迹的觸動;立于烈士墓前,實踐隊員們向犧牲的烈士緻以默哀并恭敬地鞠躬。衆人追尋着曆史的回響,體悟着革命先烈們堅貞不屈、奮勇向前的精神偉力,深受鼓舞,激情愈發澎湃。
(圖為實踐隊員瞻仰烈士事迹)
金寨縣紅軍紀念堂位列于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後側,在紀念塔和紅軍紀念堂之間還有三層,分别是10級、8級和4級,共22級台階,它象征着十年土地革命戰争、八年抗日戰争和十四年解放戰争。大門上方,“金寨縣紅軍紀念堂”由洪學智上将題寫,莊嚴肅穆,内側長廊陳列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老紅軍題字碑刻,他們飽含深情的墨迹寄托着對紅軍的緬懷和對紅區未來的希望。
(圖為金寨縣紅軍紀念堂)
在素有紅軍故鄉、将軍搖籃美譽的安徽省金寨縣縣城南端,坐落着梅山水庫。這座水庫乃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并自行施工建成的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大壩巍峨宏偉,氣勢磅礴,庫區沿岸風景旖旎,名勝古迹衆多。梅山水庫與金寨縣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吸引着不計其數的中外遊客紛至沓來。這不僅為革命老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同時也成為本團隊社會實踐的重要場所,為廣大青年學子提供了深入了解曆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寶貴機會。
(圖為梅山水庫)
“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這曾是大山深處的大灣村的真實寫照。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帶着對老區人民的無限牽挂,深入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同老區幹部群衆共商精準扶貧大計。
(圖為習近平總書記同老區幹部群衆共商精準扶貧大計)
2024年8月4日,我校“赤心尋迹”三下鄉實踐隊追尋領袖足迹,走進村民陳澤申舊居的小院裡,在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與大灣村村民“座談會”舊址,聆聽陳澤申介紹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灣村的場面。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一件件充滿年代感的實物,見證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深入了解了大灣村人民依靠勤勞雙手和智慧大腦改變命運的決心與行動,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脫貧攻堅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圖為赤心尋迹隊員與村民陳澤申的合影)
通過此次“赤心尋迹”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體會着金寨縣紅色的革命文化以及近些年的新變化、新發展,見證着大灣村脫貧攻堅的成效,深刻感受到了老區人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和他們不怕苦不怕難的英勇奮鬥精神。進一步堅定了廣大青年學子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增強了青春出列、挺膺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從大灣村脫貧緻富之路中汲取成功經驗,更多地了解國情民情、關注國計民生,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
文字: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趙坤鵬
圖片: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趙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