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為了更好地修訂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近兩周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訪談、電話采訪、線上調查等多種方式,對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省銀保監局、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江蘇省分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紫金農商行等銀行在甯總行或分行,以及徐州、東海、宿遷、江都、無錫、常熟等農商行進行了廣泛深入調研,了解新時期金融系統對金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其對教學改革的要求、我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等實際情況,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修訂和完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撐。
本次調研活動由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院長蔡則祥教授直接領導,金融教研室主任周航博士協助負責,蔣志芬教授、黎月、闫靜老師參與。
5月中旬,金融教研室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調研提綱,選擇了調研單位,并把調研提綱發給被調研單位的人力資源部,然後聯系确定具體調研方式、時間和地點。主要調研内容包括:探讨增設金融職業道德、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方面課程的必要性;從銀行業角度出發,金融學專業還需要增加哪些方面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我校畢業生的表現等等。
6月7日上午,蔡則祥和周航到江蘇省銀保監局、人行南京分行調研,與局領導、人事處處長等進行座談,從金融監管機構的角度分析現階段金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以及行業發展對金融從業人員思想道德、職業操守、知識結構的新要求。
6月10日,蔡則祥、蔣志芬、周航、黎月、闫靜等一行5人,對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省中行、省建行、紫金農商行進行實地調研,得到了這些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江蘇省信用聯社表示:近些年金融案件多,從業人員合規意識低,通過校内課程系統學習《金融職業道德》并進行案例分析,培養良好的職業操守意識對于入職金融行業的大學生具有很大意義。目前,金融機構的發展面臨兩大問題:科技人員不懂業務,業務人員不懂科技,亟需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如何将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有效應用到金融領域,還存在很多盲區。此外,《普惠金融》如何定義、到底做的怎麼樣、做什麼、如何應對?綠色金融目前也沒有具體标準,按照赤道準則:像綠色信貸統計口徑,服務于農業算不算呢?綠色信貸、綠色金融該如何處理更加符合農村金融?關于數字銀行和數字經濟需要案例分析,數字化轉型具體怎麼做?如何呼籲應用更加符合我國國情?銀行業對此還比較迷茫。目前,國家層面很重視鄉村振興政策,銀行業也很關注如何契合和落實金融創新。
調研小組與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許闖(中)合影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建議以案例形式開展《金融職業道德》課程,使這門課程更加形象生動。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很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創新正在穩步推進。尤其是在雲平台搭建方面,應積極向中國建設銀行學習,例如建行普惠金融平台的授信業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授信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中國銀行也在推進數據架構整理等相關工作,亟需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複合型人才。建議我校可據此開展信息科技相關課程,以向銀行輸送信科型人才。此外,中國銀行将普惠金融部作為獨立的部門,足以看出中國銀行對其重視程度。鑒于中行會對其入職後的員工進行大量培訓,所以建議我校可通過舉辦講座或者在與之相關的課程中加入一些章節,無需另設一門單獨的課程來問學生講授普惠金融的知識。中行在授信業務方面對綠色信貸業務有所傾斜,同普惠金融類似,其員工自入職之後會接受大量的相關業務培訓,因此建議我校可結合自身情況開設綠色金融等課程。絕大多數商業銀行關于數字經濟的應用浮于表面,建議我校将數字經濟等内容的課程設置為基礎課,以培養适應新時代的高素質複合人才。
調研小組與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周萍(右1)合影
紫金農商行認為《金融職業道德》課程建設确實有必要,響應國家反腐倡廉号召,打好廉潔江蘇的堡壘戰。每年行内也會進行合規文化培訓,并且參加考試。通過案例分析和講座的形式,提升學生金融倫理素養。關于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方面,國有銀行比城商和農商銀行更具有轉型優勢。尤其,基于金融科技水平把控中小型企業風險預測應用更為突出。
各行對普惠金融要求比較高,目前面臨的主要推廣難題就是: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普惠金融風險難以把控,銀行業對風險的容忍度需要突破,增強識别風險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普惠金融政策的有效落實。目前,紫金農商行還未重點開展綠色金融服務業務,隻在公司闆塊運營。從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角度,有必要讓學生了解金融市場導向,選取教材或節選章節,請業内、外專家通過講座方式深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對數字經濟的實踐應用還在了解中,從國家戰略上,銀行業都在積極響應進行數字化轉型。大學生課堂中建議增加供應鍊金融的教育,各行都比較關注和重視該方面。數字貨币的興起,從研究試點到落地,可以通過講座和案例方式,讓學生了解到時代發展的前沿熱點。就目前銀行業角度,傳統金融發展相對比較成熟。銀行業屬于服務範疇,在通識教育課程内增加時間管理和溝通技巧的課程非常實用。
調研小組與紫金農商行金融市場部副總張培(右1)、
人力資源部副總丁愛華(右2)和運營管理部副總窦勝國(右3)合影
最後,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從三個維度讨論了未來金融人才的培養路徑。一是内部培訓的維度。随着數據資産和碳資産日益成為兩大重要資産,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要以客戶為中心,我們應該把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建行内部培訓課程結合起來,如要求學生掌握金融科技、數字化經營以及綠色金融等相關知識迫在眉睫;同時,學校課程要越來越專業化、銀行培訓需逐步綜合化。二是人員招聘的維度。就目前來看,建行在招聘人員方面,對其專業有了更大範圍的界定,由之前金融、經濟等專業擴展至理工、信科等。在招聘形式方面,考慮到有些業務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由之前主要依靠校招轉變成校招、社會招聘并重的模式。尤其是有相關行業分析、投行以及并購融資經驗的社會人員極具競争力。三是内部維度。建議我校繼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新增财富管理、消費信貸等相關課程,以培養适應新時代的複合型金融人才。今後,建行也希望與我校加強交流與合作。
調研小組與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合影
通過此次金融機構調研活動,我們感受到産學研合作的有效性、校企學習溝通的充分性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為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實踐依據。在金融科技的戰略背景下,我們日益關注供應鍊金融、智能金融和綠色金融的全面發展,而發展還取決于高校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輸送。衆多金融機構借用金融科技的推動力來促進金融功能的完善和金融效力的提升,完善金融風險防範系統,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了諸多挑戰。合規意識的培養、道德風險的把控、數據分析的能力等都是當前市場對标準人才的需求,這也需要高校和企業充分溝通,高校做好人才培養前鋒陣,企業打好人才儲備的後備營,充分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
文字: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闫靜 黎月